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祖父鮮為人知的一面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我的祖父林知本先生,是家喻戶曉的中醫師,在廣東家鄉行醫時,曾任國醫館館長。後來因緣際會,遠赴泰國懸壺濟世,創辦曼谷中醫總會暨中華贈醫所(至今尚存),為貧苦僑胞免費治病,將中華醫道弘揚於海外。祖父也靠著勤奮自修,成為鄉里受人尊敬請益的博學者。這些都是他為人熟知的一面,至於他鮮為人知的一面,本來連身為長孫的我,也都一無所知。
 祖父生於西元一八七四年,歿於一九六六年,享耆壽九十三歲。直到他離世後四十五年,我忽然接到大陸的表弟寄來一張複印文稿,是廣東省饒平縣誌刊載祖父一生事蹟的人物誌,其中有一段記述祖父獻身革命的事蹟,才揭開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。這段報導是在祖父離世後二十三年才被刊登出來,沉默已久的事蹟終於重見天日。
 依據人物誌的記載,祖父年輕時,對清廷的腐敗深惡痛絕,積極響應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,於丁未年(一九〇七年)參加了在家鄉舉義的潮州黃岡之役(第三次革命)。雖然當時他已有子女三人,仍別妻離子,獻身革命,可惜因倉促舉事,革命失敗而逃亡,避難至澄海蓮陽,閉門研讀醫籍,立志從醫濟世。
 也在這一年,孫先生在惠州七女湖、欽州防城、鎮南關等地連續起義革命,清廷應付不暇,祖父才趁機潛回家鄉,絕口不提曾參加革命之事。就在這個關頭,他知遇福建名中醫田伯良先生,跟隨習醫三年,造就了祖父不斷精研醫術的一生,成為中醫國手。
 孫先生推行民主革命,經過多次失敗與努力,終於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,創建中華民國,革命志士才無被捕之憂及殺頭之慮,盡可出來表態他們是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戰士,是開國元動,但祖父保持沉默,沒有出來表功。
 當七七事變,日本侵華,國家遭受空前災難,有亡國之虞時,他鼓勵一個兒子投考軍校,另一個兒子則投考憲兵。我當時才十九歲,受到兩位叔叔的影響,也投考憲兵,獻身抗日行列。此事雖然沒有登載於人物誌裡,但祖孫三代一門忠勇,也彰顯了祖父鮮為人知的一面。
 如今,我已年逾九旬,回想年幼時,曾聽祖父講述黃岡起義的故事,如當日家鄉北郊古宮口廣場前,烏鴉紛飛群聚,臆測將有大事發生,果真革命黨在此聚集起義。但祖父只談異象,絕口不提曾參與革命。我終於明白,祖父默默的衛國和誠心的濟世,有作為而不居功,正是他偉大之處。
 【作者速寫】林中平,民國三十二年投考憲兵,就讀憲兵學校專修班一期,七十一年於成功大學中校教官退伍,後轉任文職,於八十一年退休。
 
(點閱次數:491)